2016年11月27日

美濃傳統婚禮「插頭花」製作


天時:2016年11月25日
地利:美濃竹頭背、龍肚
人和:徐癸妹小姐


美濃客家文物館為了保存即將消失的傳統手工藝,今年特別推動「美濃百工百業之師」計畫。其中傅善助師傅的花籃特別用於小孩滿月放置新衣以及婚嫁中迎娶時放置由雞冠花、圓粄花以及扁柏組成的頭花。鍾惠滿小姐、傅善助師傅的協助之下,在竹頭背傅善助師傅姊姊家採集圓粄花,黃蓮娣伯母家採集扁柏,加上花店代尋雞冠花,原本只是想回太太老家夥房拍攝,沒想到岳母大人還記得頭花如何編綁。正好鍾宜秀小姐學會花籃編法,因此一應俱全,完成了頭花的拍攝。岳母解釋說,以前的人知道鄰居有喜事,就會分配提早種花。也許你家種圓粄花,另外一戶就種雞冠花,極富人情味。編好的頭花用在新娘結婚當天,最大朵的花別在婆婆的髮髻上,其他朵一樣是別在男方女性長輩的髮髻上,這就是插頭花」,認親儀式長輩會有紅包回禮。頭花別完之後,則是新娘奉茶給新郎家男方長輩的時間。現在的婚禮省略了插頭花,變成大家熟悉奉茶給男方所有長輩的方式。插頭花的照片,只找到一張1960年代孔邁隆教授(Dr. Myron L. Cohen)來美濃做社會研究所留下的珍貴紀錄。

2016年10月20日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14淋巴按摩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13鋤式+魚式身印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12手碰膝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2016年10月19日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11人體修復運動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10光明式+鴿子式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09半駱駝式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08狗式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07超腦瑜伽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06簡易椅子式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05蓮花式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04暖身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03金剛式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02靜坐


天時:2016年6月22、28日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

2016年10月18日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01高士基舞

天時:2016年6月~10月
地利:美濃中圳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地點遷移如下)
人和:張明珠老師&學員

阿南達瑪迦美濃瑜伽班,2016年10月26日已由中圳社區活動中心遷往阿南達瑪迦美濃示範村(美濃福安里福美路582巷6號),每天上午8點開始,由張明珠老師教導帶領,歡迎大家共同參與練習。

2016年10月16日

困在紙箱的小貓


天時:2016年10月13日
地利:美濃小山
人和:小東東、小賓士


小貓對新的東西都很好奇,紙箱也不例外。最小的貓居然對大小剛好的紙箱束手無策,後來另一隻小貓過來,更是雪上加霜。

2016年10月15日

飛檐走壁小小貓


天時:2016年10月13日
地利:美濃小山
人和:小東東


到新的地方已經10個月了,為了防止小貓跑到外頭,圍牆越築越高。前幾天看到最小的貓可以飛檐走壁的輕鬆進出,才體會太太說的,牆高只是買心安而已。能說什麼呢?除了花錢買經驗,最後也就是鼓掌再鼓掌了。

2016年10月8日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高山流水】


天時:2016年9月17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馮菊英小姐(二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接下來老師要為我們演出的曲牌,在美濃已經接近失傳了,很少人去吹奏了,這首曲牌的名稱叫做【高山流水】。過去在龍山的鍾寅生師傅,或是迦納埔的郭清輝師傅,他們都會演奏這首曲牌,但是因為嗩吶師傅的養成比較不容易。那這首曲牌,在我們美濃,尤其是結婚的時候,過去很常聽到這首曲牌,我們掌聲來歡迎他。」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望郎歸】


天時:2016年9月17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馮菊英小姐(二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我們傳統的美濃客家八音其實很特殊,有三種不同的形態,剛剛師傅演奏的是屬於弦索調的部分,就是有嗩吶與弦樂器在互相的搭配。另外我們在還神儀式的時候,會透過一種大吹的形式,是有打擊的方式和嗩吶師傅進行獨奏,來吹大吹的曲牌。另外還有簫子調的部分,也就是嗩吶換成簫的樂器。那接下來林作長師傅,要為我們帶來比較少聽得到的曲牌,叫做【望郎歸】。這首【望郎歸】的曲牌過去在我們龍山有一個鍾寅生師傅,他其實有吹過。鍾師傅已經過世了,已經很難得可以聽到這首曲牌。今天難得有這個機會,那我們歡迎林作長師傅為我們帶來這首【望郎歸】。」

2016年10月1日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武郎】


天時:2016年9月17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馮菊英小姐(二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一字寫來一條龍】


天時:2016年9月17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馮菊英小姐(二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我們林老師很厲害,他在很多年前就在承襲美濃傳統的客家八音了。我們過去傳統的客家八音是沒有譜,是口傳的,那老師很厲害,就是用聽的,把它寫出來,大概是我們美濃可以把這些譜例記下來唯一的師傅。也很感謝他,透過這種方式,也讓我們傳統的客家八音可以傳承下去。所以他在美濃國中,就是透過這種方式。前兩個禮拜,他們還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跟學生一起進行話劇表演的演出。他也帶學生去傳統敬外祖的方式,把八音融入。接下來我們請他帶給我們下一個曲牌,叫做【一字寫來一條龍】。過去很少人會演奏這首曲牌,現在我們美濃唱山歌的老師傅會拿來唱。我們今天來聽看看作長師傅為我們帶來這首【一字寫來一條龍】,我們掌聲來歡迎他。」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玉連環】


天時:2016年9月17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馮菊英小姐(二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各位可以看到我們嗩吶師傅的養成比較不容易,各位看到他在起界和收界的時候,還會去敲打銅鑼,這是我們美濃客家傳統八音的特色。我們林作長老師,平常有在做一些積極傳承的工作,他在美濃國中教導傳統客家八音快十年了。我們辦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透過切磋的技藝,互相觀摩,讓我們的學生來現場進行一個學習。他們現在正在討論互相對音,我們美濃傳統客家八音是沒有調音的方式,不會用一些調音器來調音的,他們透過嗩吶來演奏出一個簡短的樂句,讓我們弦樂師傅來進行一個打弦的動作。那接下來他要為我們帶來的曲牌叫做【玉連環】,那這也是我們南部傳統客家八音很稀有的曲牌,它其實是一個對唱的樂句,等一下我們好好來欣賞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為我們演出這首【玉連環】。」

2016年9月25日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九連環】


天時:2016年9月17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馮菊英小姐(二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今天很高興在連假假期能夠來到我們美濃,我們美濃其實很好客。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是美濃很道地的一個傳統客家八音團,他們平常是配合著我們美濃的婚喪喜慶、生命禮俗在進行的一個演出。那各位可以看到我們客家八音的一個特點,就是四個人就可以形成演奏的小團體。接下來他們要慢慢的進入客家八音比較傳統、比較經典的一個曲牌,叫做【九連環】,那各位可以慢慢的來欣賞。那他大概是八、九個樂句一氣呵成,來串成一個傳統的客家八音的一個曲牌,那我們掌聲來歡迎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為我們帶來的九連環】。」

2016年9月23日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串點】


天時:2016年9月17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馮菊英小姐(二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剛好是中秋連假,我們好不容易邀請到國寶的林作長師傅來為我們演出,這是一個多小時的演出節目,那各位如果有時間停留下來,慢慢的來聆聽,這是非常不容易。接下來我們掌聲熱烈的歡迎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為我們帶來第一首曲牌的演出,名稱叫做【串點】,我們歡迎他們。」

2016年9月12日

美濃竹門簾製作簡要


天時:2016年5月27~30日
地利:美濃龍肚
人和:朱耀光師傅、曾新妹師傅


客家竹門簾是因應六堆特殊夥房建築所衍生的工藝品,全高雄地區僅剩美濃龍肚庄的朱耀光與曾新妹夫婦,利用農閒之餘製作販售。我們在這裡的生活和竹門簾基本上分不開,多年使用的心得只有讚嘆而已。有機會拍攝竹門簾的製作過程,真是榮幸。據兩位師傅的說法,1940年代在竹山溝還有十多戶在做竹門簾。曾新妹的父親不忍手藝失傳,希望長女和女婿能夠承接,才有今天還能看到這項傳統手工藝,真是不容易。美濃客家文物館九月份還請到兩位師傅到館內示範解說,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以及參與。

美濃鐵菜籃製作簡要


天時:2016年5~6月
地利:美濃竹頭背
人和:傅善助師傅


鐵菜籃應該是美濃特有的文化工藝。50多年前,傅善助師傅的親戚在靈山腳下,買了外省老兵的鐵菜籃,便無師自通的開始製作鐵菜籃。老兵過世之後,傅師傅從民國53年開始販售,主要還是基於竹籃的耐用性。由於年紀漸大,傅善助師傅在兩年前停止製作,今年應美濃客家文物館「美濃百工百業之師」之邀,慷慨答應傳承與教學工作,令人感動。傅善助師傅主要製作肥皂籃、鐵菜籃和花籃,在美濃喜慶、祭祀、敬外祖、典禮、田間農事、河邊洗衣,都有鐵菜籃的身影,伴隨美濃人超過半個世紀,有濃厚歸屬的情感。

美濃槺榔掃帚製作簡要


天時:2016年5~6月
地利:美濃福安
人和:李奎妹師傅

「美濃百工百業之師」是美濃客家文物館2016年的保存計劃,在7月份的時候由槺榔掃帚打頭陣,於館內展出,得到很大的迴響。此段為製作過程的精華版,完整過程將由美濃客文館稍後發佈。

隨著平原過度開發,台灣特有種「槺榔樹」,又稱「台灣海棗」僅存山邊臨星幾株。美濃福安一帶也從十多戶從事槺榔掃帚製作的人家,到現在也僅剩一戶。今年4月,這位老師傅又因開刀,停止製作與生產,看起來這些傳統產業的傳承岌岌可危,也更能體會百工計畫的可貴。不過相信美濃巷弄裡還是有高人,就在這個時候,無意間聊天時,朋友張瑞緞提起了她岳母從小就製作槺榔掃帚。在老人家首肯後,陳維廣、張瑞緞夫婦到處去尋找所需的材料,加上客文館工作人員的努力,拍攝得以順利進行,在此特別致敬與謝意。

2016年8月18日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大開門】


天時:2016年8月14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傳統客家八音在演奏的時候,其實是配合著我們還神的祭典,我們一般儀式到最後的時候,會有一個燒金的動作。各位看我們師傅已經在交換一些樂器了,這些樂器代表曲牌的詮釋。他接下來演奏的曲牌叫【大開門】,會透過大吹的方式來進行最後儀式的演出,在伯公祭儀都可以看到這些曲牌的演出,那我們歡迎他們演奏這首【大開門】。」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望多子】


天時:2016年8月14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一般在我們客家庄裡面,在年初跟年末的時候,有一些新年福、滿年福的祭典,都會出現在各個大大小小的伯公壇裡面,各位遊客如果有興趣,可以來我們客家庄欣賞他們的演出,你們比較不容易可以遇到這些精彩的演出。那接下來我們請鍾老師為我們帶來弦索調的最後一首曲子,叫做【望多子】。」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花飄】


天時:2016年8月14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老師傅在作場的時候,他們腦子裡有很多弦索調的曲牌,比較重要的特色就是說,他們其實是沒有譜的,他們過去的師傅傳給他們都是用唸唱的方式,其實他們非常的厲害,他們可以把這些曲牌的旋律記在腦裡面,經過這麼多年,他們還是不曾忘記過。那接下來我們慢慢聆聽他們互相的演繹,把這首【花飄】來詮釋出給各位欣賞,我們給他歡迎。」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十八摸】


天時:2016年8月14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剛剛演出的形態,是我們傳統客家八音最基本的形態,四個人的演出,包括我們鍾雲輝師傅,他要負責吹奏嗩吶跟敲擊這個打擊樂器,也是銅鑼的部分。那另外我們還有兩位弦樂師,包括我們曾木森師傅,他是負責高音的二弦,那還有我們李來添師傅,他是低音的胡弦,還包括我們打擊師傅吳勤昌師傅,他打擊樂的部分其實還有鼓,還有梆子,鈸還有叮噹等等這些樂器。我們客家八音基本上這些樂器都不會重覆,這些老樂師非常的厲害,他們一個人不只會一項的樂器,透過不同樂器的詮釋,可以把這些曲牌運用得更出神入化。接下來欣賞一下他們帶來的曲牌叫做【十八摸】,【十八摸】這首曲牌在我們客家山歌裡面是有的,但是我們鍾老師他可以用嗩吶的方式,包括用客家八音的方式來詮釋出另外一種風格,那我們掌聲來歡迎他們演奏這首【十八摸】。」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到春來+鐵斷橋】


天時:2016年8月14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各位可以看到他剛剛進行的是我們傳統在調音的時候,弄笛一個形式的演出。接下來為我們帶來【到春來+鐵斷橋】,這首曲牌他會用不同的線路來吹奏,那同樣是屬於弦索調,那我們也掌聲來歡迎我們鍾雲輝師傅。」

2016年8月17日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夢郎】


天時:2016年8月14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我們四位師傅配合了很久了,基本上五、六十年,他們的默契非常的好,各位可以慢慢的來欣賞。接下來他為我們帶來另外一種形態的演出,這個時候,你有沒有看到另外兩位師傅拿起他們的弦樂,他們在互相進行一個調音的動作,他們非常的厲害,沒有現在式的一些調音器來進行調音。他們傳統的老樂師都是透過他們的耳朵,透過互相他們在打弦線這樣,接下來的曲牌是傳統客家在請伯公的時候,一種叫行路調,這首曲牌叫做【夢郎】,今天這種天氣很適合來聽慢板的曲調,請各位給他們掌聲歡迎。」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大團圓+大截】


天時:2016年8月14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這些師傅在一起作場已經很久了,他們從17歲開始,他們都一直待在美濃的部落裡面。他們從事客家八音的演出,跟我們傳統美濃人的生命禮俗、婚喪喜慶是有關係的。那今天我們好不容易可以欣賞到鍾雲輝老師跟他的團員給我們帶來客家八音的演出,我們在客家八音剛開始的時候都會吹團圓曲,團員響噠,通常都是在完神祭典裡面結壇儀式的演出,也是祝福各位,為我們整個演出做一個開場順利的演出。」
曲牌【大團圓+大截】

主持人解說:「客家八音是和我們的婚喪喜慶、生命禮俗融合在一起的,我們今天好不容易邀請到鍾雲輝師傅來到我們館裡面來演奏給各位聽。以往我們要證明一個嗩吶樂師他的功力好或不好,其實看他第一首曲牌就知道了,一開始他吹奏的是【大團圓】,他可以用不間斷循環換氣的功夫,讓整個曲牌完整的演奏下去,接下來會有慢板,我們客家話叫做響噠,剛剛演奏的曲牌叫做【大截】,慢慢的,在我們一般結壇的時候,都會進行這個演出,那後面還會有一個快板,去接剛剛那個慢板。」

2016年8月16日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大團圓】(結尾)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一般我們在祭典儀式快結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大吹,大團圓來作一個結束, 在大團圓之前有些儀式,他看時間,有些儀式還在稍微接近結束的時候,他會吹一個牌子,或是有些會吹七句詩,再來做一個大團圓作結束。」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狀元拜相】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尼姑下山】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二八佳人】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夢郎】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老師傅他們曲目很多,旋律就在他們腦海裡面,所以他聲音出來的時候,我們就跟著,到最後才喔,知道是什麼曲,通常都會這樣子的。剛才這個時候是叫做弄噠,他在吹我們,就要調音,大概他也會告訴我們,等一下他是要吹什麼調,他們說是什麼線,C調啦,G調啦,D調,他們說正線,正線就是G調,他在演奏的時候就告訴我們了,等一下他大概要演奏什麼調。等一下要起界,起界以後,他不會馬上開始,他還會在弄噠一下,告訴你他想到什麼,再來演奏。」
曲牌【夢郎】

主持人解說:「我們在請伯公或是敬外祖的時候,會演奏這首【夢郎】、還有【大埔調】、【倒吊梅】、【四大金剛】、【狀元拜相】,大概有六、七首,是一般我們在路上都會聽到演奏的。早期我們在問他們的時候,全部跟我們說是行路調,一面走路一面吹的都叫做行路調,可是每一首都不一樣啊,都叫做行路調,事實上沒有這首行路調。」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上平月】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剛剛他們說打粄,我們一般結婚的話都會準備新丁粄,在祭拜結束的時候,都要把這些粄分給大家。早期大家生活都比較不好,只要聽到八音聲音的時候,全部都會跑過去,跑到廟裡面或是土地公那邊,就是要一直等,等到最後要打粄了,就是要搶那個粄來吃,搶粄來吃客家話叫打粄。其實我們客家人都很知道,聽到八音的聲音,大概什麼時候有粄可以搶,聽聲音就知道,就是要吹團圓曲的時候,表示要結束,東西就可以發給大家吃了,所以我們客家人聽到八音都會聯想到整個祭典、儀式或是結婚喜慶。」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百家春】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像【百家春】、【寄生草】、【上平月】,還有很多很多的,這些曲目大概都是運用在祭典,這個都是屬於簫子調。事實上簫子調或是弦索調它們本身之間也可以互相的,簫子調你也可以用嗩吶來吹,就變成弦索調,這個曲目,只要是用這種演奏方式,我們一概都是叫簫子調或是弦索調。」
曲牌【百家春】

主持人解說:「在客家八音,或是說北管、南管,都有這首【百家春】,那客家八音的【百家春】用嗩吶吹的或是用這個笛子吹的,又不太一樣。」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大紅對】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在客家八音裡面,在我們為客家人生命禮俗配合演出的時候,會演奏大吹,就是一支嗩吶,其他都是鑼鼓。在喜慶的時候演奏的曲子就是弦索調,有嗩吶、有胡琴、有鑼鼓一起。可是在儀式中在行三獻禮,要跪了,要拜了,這個時候因為儀式是很莊嚴的,所以就不會用嗩吶,嗩吶手就改用笛子,這個我們叫做簫子調。簫子調主要就是配合儀式,儀式到哪裡,他馬上就要演奏,聽起來就是很柔和的感覺,接下來演奏幾首簫子調。」

2016年8月15日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拜壽】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通常他們在演奏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嗩吶手吹起來的時候,其他人都沒有動,就只有他出聲。那事實上我們一般在演奏的時候,都會有一個人帶起,通常是嗩吶手,有時候在祭典的時候他沒有注意到,那其他人馬上就會出聲,那一個人聲音出來以後,別人就要跟,所以我們都會有這種習慣,不會說一開始就全部一起,都會有一個聲音先帶出來,其他人在慢慢跟著出來。跟一般的團體在演奏的時候,大家一起由指揮開始是不太一樣的。所以我們這邊在演奏的時候,是要互相聽著嗩吶手還有聽著別人的聲音,所以有時候你會看到有些老樂師他們在演奏的時候,好像臉都臭臭的,都沒有表情而且眼睛都是閉上的,事實上他們都是互相在聆聽別人的聲音,你是要吹到那裡,你要停了嗎,還是說你要繼續啊,都是有一個很微妙的暗號裡面,告訴你這段完了我還要繼續。而且有時候他會告訴你,我現在要停了,這個就只有我們之間會聽得到,他會有一個暗號給你,要停了還是要繼續下去,所以這個互相之間都要有很高的默契。」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大調】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我們一般客家八音,簡單一點可以分成三種類型:一個就是我們最先吹的大吹,大吹就是用鑼鼓還有嗩吶配合著大吹,大概是會用在祭典時候的開始或是結束,或是說請神、迎神、燒金的時候,都要用到大吹。那一般喜慶的時候,都是演奏這種我們叫做弦索調,弦索調的曲目有很多,那美濃客家八音團會演奏的曲目更多,像我們調查可以演奏的曲目有四、五十首,還有很多,我們今天也有很多老的樂師也過來,那有機會安排到其他的樂師,你們也來聆聽,每一個人演奏的會有一點點的不同。」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大埔調】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一般客家八音他們在演奏的時候,演奏之前你會聽到他們在吹,吹了一動,什麼曲子搞不清楚,我們叫作弄噠。這個弄噠它有很多的含意:第一個嗩吶的哨子放久了會乾,他會先試看看吹的好不好,每個哨子的音高會有一點點的不一樣,利用在吹的時候,一方面他自己練習自己的哨子怎樣,第二他要告訴兩個胡琴手,我的音高是怎樣,所以胡琴手他們ㄨㄥ ㄧ ㄨㄥ ㄧ,拉的兩三下,其實這個時候就是給他們調音。另外一個,他在吹的時候,或許會吹的一小段,其實就告訴你,我現在是要吹什麼曲調,他們說吹那個線,就是要吹什麼曲調,在這裡一個小小段落裡面,它就隱含了好幾種含意,所以客家八音好的嗩吶手,他吹出來的弄噠是一個很漂亮的,你以為他是在正式演奏,事實上他不是,他只是亂吹一下,但是有他的一個旋律存在,他告訴你我現在要吹什麼線喔,什麼調喔,再來我的音高是怎樣,你要把它調好,所以一般在客家八音裡面,前面都會有這個,等一下各位可以聆聽一下,八音在演奏弦索調的時候,是有鎖吶還有胡琴在演奏之前會先打鑼鼓,這個叫做起界,就是開始要演奏了,所以會先打一個銅鑼。」
曲牌【大埔調】

主持人解說:「在客家人來講,聽到這種聲音就想說又要結婚了,這種旋律有嗩吶還有胡琴鑼鼓在一起,我們叫做弦索調。」

溫福仁客家八音團【大團圓+十二丈】


天時:2016年8月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蘇櫻菊小姐(鑼鼓)、鍾彩祥先生(二弦)、溫福仁先生(嗩吶)、謝宜文先生(胡弦/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各位嘉賓,大家午安,今天要在這邊演出的是美濃客家八音團的,應該叫做溫福仁八音團。事實上在美濃的客家八音,以前大概都叫做美濃八音。更早以前,都沒有叫做美濃客家八音,今天嗩吶手是溫福仁的話,我們今天的所有人都叫做溫福仁客家八音團。如果那一天是我負責吹嗩吶,其他是拉胡琴、打鼓的,那就叫做謝宜文八音團,所以以前的客家八音團就是那一個人吹嗩吶的,就叫做誰的八音團。但是在民國94年,我們美濃客家八音團,曾經受邀到法國,95年受邀到瑞士演出以後,民國95年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就有意將我們美濃客家八音把它登錄為文化資產。但是要登陸文化資產的話,到底要用什麼名稱,今天是你,明天是我,那個名字很亂,所以就從95年開始,我們把美濃客家八音團所有的團員,就成立叫做美濃客家八音團。所以美濃客家八音團出來的時候,今天是那一個人吹嗩吶,叫做溫福仁八音團,或是說鍾雲輝八音團,或是林作長八音團,但是也可以通稱叫做美濃客家八音團,那這個是美濃客家八音團名稱的特色。那另外一個,美濃客家八音團在今年度已經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藝術文化團體,他們簡稱叫做人間國寶。那因為像美濃客家八音團這樣的團體,現在台灣已經沒有了,美濃客家八音團演奏的時候是四個人,一個嗩吶、一把二弦、一把胡弦,再來就是鑼鼓,四個人他就要出去演奏。那更重要的是,他們最主要的是,要為客家人的生命禮俗,歲時祭典,生命禮俗就是婚喪喜慶,歲時祭典就是像新年福、滿年福,還有神的生日在做祭典的時候,他們要為他們演奏。最重要的就是說,他們這些人要為這些生命禮俗,為這些歲時祭典演奏,他一定要對歲時祭典非常清楚。如果不清楚的時候,他是被動式的,音樂跟儀式是沒辦法配合。所以美濃客家八音團的人員,除了要會演奏很多很多的曲目以外,更重要的它必須要對客家的歲時祭典、生命禮俗非常清楚。到現在為止,台灣全省大概就只有剩下美濃,一般我們會看到新年福,新年祈福,滿年福,到年底的時候要還福,或是說有土地公生日啊,神生日啊,甚至男生要結婚的前一天他要準備大概十副的牲禮,要去敬外祖,要去感謝附近的土地公,附近的神和廟他要去拜拜,感謝祂,要結婚了,還有他要準備牲禮到他母親娘家去祭拜他的祖先,祭拜祖母娘家的祖先,曾祖母三代娘家的祖先,這個我們叫做敬外祖。這個在台灣全省大概剩下美濃還有在做,當然屏東地區還有在敬外祖,但是在祭典或是這些儀式的時候有八音可以跟隨在演奏的,就只有美濃。所以現在這種四人組的客家八音在台灣只有剩下美濃還有,所以今年度我們美濃客家八音團就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定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一般在客家八音要演出的時候,首先他會用一隻嗩吶,其他都是鑼鼓來演出,第一個一定要吹大團圓,大團圓結束以後馬上他要接著我們說的響噠,就是大吹的曲目,大吹的曲目今天他高興吹什麼曲目就接什麼,但是事實上他們還是有一個規矩的 ,不能亂吹其他的曲目,所以他們大團圓接著大吹的曲目,這個我們叫作響噠,所以一般在正式演出的時候,一定要先來演奏這個,首先我們就來聽大吹,團圓響噠。」
曲牌【大團圓+十二丈】

主持人解說:「剛才演奏這個大團圓還有團圓響噠,各位想像在演出的時候,在客家的生命禮俗或是歲時祭典裡面,就是在開始要上香,要拜拜,要請神出來的時候,都是要演出大吹的曲目。」

2016年7月30日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美濃善化堂【花飄】


天時:2016年7月27日
地利:美濃興隆里善化堂

人和: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兆生先生(嗩吶)、黃三清先生(胡弦)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美濃善化堂【四大調】


天時:2016年7月27日
地利:美濃興隆里善化堂

人和: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黃三清先生(胡弦)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美濃善化堂【白牡丹】


天時:2016年7月27日
地利:美濃興隆里善化堂

人和: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兆生先生(嗩吶)、黃三清先生(胡弦)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美濃善化堂【紅大調】


天時:2016年7月27日
地利:美濃興隆里善化堂

人和: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兆生先生(嗩吶)、黃三清先生(胡弦)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美濃善化堂【望多子】


天時:2016年7月27日
地利:美濃興隆里善化堂
人和: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兆生先生(嗩吶)、黃三清先生(胡弦)


我們慶幸見證到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帶著深厚的傳承精神,年輕一輩也是刻苦學習,方能得到大師的青睞與栽培。

2016年7月29日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美濃善化堂【二八佳人】


天時:2016年7月27日
地利:美濃興隆里善化堂
人和: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黃三清先生(胡弦)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美濃善化堂【到春來+鐵斷橋】


天時:2016年7月27日
地利:美濃興隆里善化堂
人和: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黃三清先生(胡弦)


這是繼2009年開基伯公滿年福之後,第一次有機會在傳統節慶上收錄到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的演奏。2009年也是因為收錄了一段【花飄】而對客家八音有了全新的震撼與改觀,從此有些念念不忘想收錄更多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的作品。感謝鍾兆生先生的安排與鍾雲輝老師允肯的拍攝,在關帝爺誕辰記錄了暖場的演出。鄰方的歌仔戲團也是賣力的演出,因此盡可能的去除雜音,讓八音更為純粹。

2016年7月20日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鵝公叫鵝嬤】


天時:2016年7月1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馮菊英小姐(二弦)、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接下來他要帶給我們的曲牌,其實是我們南部很經典的一首曲牌,它現在已經漸漸的失傳了。那我還是跟各位說明一下,我們今天會辦這個活動的原因,是我們美濃客家文物館,一直以來都有在進行傳統客家八音老樂師的這些記錄,包括在保存的部分。他們來這邊進行一個傳統的演出,其實過去這些客家八音的老樂師,他們都在我們民間一些婚喪喜慶、祭典的場合進行現場的演出,那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美濃一些大大小小的場合,有時候有機會遇到我們客家伯公的滿年福、新年福,都可以看到他們在現場作場。今天難得有這個機會,他們來這邊,就是要記錄他們即將失傳的曲牌。另外在傳習的部分,我們也希望讓他們在演出的時候,有一些熱愛我們客家八音的遊客或是地方的民眾,可以來聆聽來欣賞,在你的學習上,可以慢慢的來習慣,他們演奏的這些比較失傳的曲牌。另外在推廣的部分,我們也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即將看不見的這些傳統的演奏,可以重新的在我們客家文物館,讓各位可以看到。我們館內在樓上也有一些客家八音的介紹。接下來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為我們帶來的這首鵝公叫鵝嬤】,這首曲牌是南部客家八音非常經典的曲目,它的結構非常的嚴謹。早期在八音演出的時候,它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以前我們在喜事的時候,一定會吹奏這首曲牌,是聽眾很熟悉的曲目,但是這首曲牌非常不容易傳習。今天我們林作長客家八音團還有機會進行這個曲牌的演奏,是非常難得的,因為在這幾年來,在美濃已經很少出現過這種現場演奏這首【鵝公叫鵝嬤】的曲牌了。我們現在就來仔細的聆聽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為我們帶來最後一首的曲牌叫做鵝公叫鵝嬤】,我們掌聲來歡迎他們。」

2016年7月18日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望多子】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望多子
天時:2016年7月1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馮菊英小姐(二弦)、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各位看到的這種形制,大概就是我們美濃客家八音非常傳統的形制,就是四人的一個演出。接下來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為我們帶來的這首曲牌叫做望多子】,那我稍微跟各位說明一下這首曲牌的意義。這個曲牌非常相似北管西皮的風味,它主要是由迦納埔的郭清輝師傅所傳承的,郭清輝師傅已經過世了,他是一位眼睛看不到的盲者,那過去他的嗩吶造詣非常的高,他在布袋戲、歌仔戲、還有北管戲曲都有很深的造詣。那這些樂曲其中有很多都是用嗩吶演奏的,效果並不如弦。這次我們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特別用弦的方式來詮釋,那郭清輝師傅的這些曲牌在我們一般的圖書館、傳統藝術中心都有幫他做一個記錄,那各位如果有機會可以去欣賞。接下來我們就來聽看看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為我們帶來的這首曲牌望多子】,我們掌聲來歡迎他們。」

2016年7月17日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上大人】


天時:2016年7月1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馮菊英小姐(二弦)、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各位可以仔細的聆聽,就是我們客家八音他的特色,我們林作長師傅除了吹奏嗩吶之外,他還要去敲擊他手邊的銅鑼,一個坐鑼還有一個吊鑼。那另外我們打擊樂的部分,由我們黃福田師傅為我們帶來的這些打擊樂器,他的樂器上面有一些鼓、一些梆子,還有其他的敲擊樂。還有我們兩位拉弦的師傅,一位是我們陳國智師傅,另外是馮菊英師傅。他們合作了很久了。我們客家八音裡面形式上大概可以分為三種的形式:一種是大吹,一種是剛剛他們演出的一些弦索調,還有一種就是簫子調。其實它是跟我們客家人的生命禮俗非常有關係,他們在不同的一個儀式進行的時候,會用不同形制的曲牌演出。那接下來林作長師傅幫我們帶來另外一首曲牌叫做上大人】,那這首曲牌是我們八音曲目中,比較是屬於是一種取悅跟奉承人的曲目,很少見這種曲牌,那其中樂句裡面有很多很誇張、很自炫的安排。那我們仔細來看看,林作長師傅怎麼來為我們詮釋這首曲牌,我們掌聲來歡迎他們。」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正月牌】


天時:2016年7月1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馮菊英小姐(二弦)、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我大概來介紹一下,我們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是由我們林作長師傅所領軍的。他很認真的在傳授客家八音,他平常也在旗美社大、美濃國中帶領八音課程的教學。那林作長師傅透過聆聽、記譜還有摸索自己學的八音,他個人的演奏其實透露他個人的風格。他過去曾經跟美濃非常特別的交工樂隊合作演出過這個曲牌,並且他也參加過客家電視台大將徐傍興配樂的演出。其實這種弦索的部分在我們客家人的生命禮俗裡面,比如我們要去請伯公或是敬外祖的部分,他們都會用到弦索的演出,只是他們的打擊樂器不會用到像現在這樣整組的下去進行一個演奏。那接下來我請林作長師傅為我們帶來下一首曲牌,這首曲牌叫做【正月牌】,其實它是流傳於美濃的唱謠,今天林作長師傅用嗩吶來進行一個吹奏,那我們仔細來欣賞一下,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為我們帶來的正月牌】,我們掌聲來歡迎他們。」

2016年7月16日

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正月牌渡】


天時:2016年7月16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黃福田先生(鑼鼓)、馮菊英小姐(二弦)、林作長先生(嗩吶)、陳國智先生(低胡),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美濃客家文物館,今天我們大樂師的計劃又邀請了另外美濃很重要的客家八音團:林作長客家八音團,來為我們演出傳統客家八音的曲調。我先自我介紹,我叫鍾兆生,我是這次我們客家八音重要傳統藝術的一個傳習的藝生。那跟各位介紹一下,為什麼我們這次會舉辦這個活動,也就是因為南部的客家八音現在已經慢慢的凋零和失傳了,那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客家八音團,也是我們重要傳統藝術指定的保存團體。在整個南部六堆裡面,也是很重要的客家八音演出的團隊。他們這幾年有在接受像是客家電視台一些錄影的演出,包括八音迎新春這些節目,那各位在過年的時候,收看客家電視台就會看得到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的一些演出。現在我們來歡迎他們為我們介紹的第一首曲牌叫做【正月牌渡】,這首【正月牌渡】是不是擺渡的時候在撐船所演唱的曲目,已經沒有人去考究這件事情了,但他整個曲風其實是充滿着怡然自得之情,那我們接下來慢慢的來欣賞,我們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為我們帶來的第一首曲牌叫做正月牌渡】,我們掌聲來歡迎他們。」
曲牌【正月牌渡】

主持人解說:「我們謝謝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為我們帶來的這首曲牌,那他剛演奏的這首曲牌使用的樂器在我們客家八音是用弦索調的方式來進行的一個演出。」

2016年7月8日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大團圓】(結尾)


天時:2016年7月2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接下來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讓他們演奏最後一首曲牌之前,我跟各位說明一下,我們這個活動,美濃客家文物館做了很多保存傳習跟推廣的工作。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有在進行這些師傅的一個影音的紀錄,包括我們接下來活動的演出。接下來鍾老師還有一場是在8月13號,如果各位有空可以來欣賞。接下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我們8月27號的時候,我們會邀請美濃僅存的三團客家八音團一起在我們這個廣場來進行一個拼場的活動,那各位如果有空可以來看,這個拼場的方式已經20多年沒有在美濃出現了,那如果各位有機會可以來欣賞的話,歡迎來欣賞他們的演出。那接下來就給他們最後一首,就是我們剛開始說明的,一開始他們演奏的是團圓,接下來要結束了,我們鍾雲輝客家八音團也會演奏一首團圓來作一個結尾希望我們整個館務可以興隆,讓大家平安健康,我們請鍾雲輝先生來演奏這首【大團圓】。」
曲牌【大團圓】

主持人解說:「我們謝謝鍾雲輝老師,他很辛苦喔,他真的是我們國寶的老師傅。各位看有沒有想找他簽名的,可以來找他簽名,很不容易,我們也恭喜他們今年獲得我們文化部指定的重要傳統藝術的保存團體,那各位看到現場的演出其實很不容易,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人可以達到他們這種成就了,我們再一次的掌聲來謝謝他們。」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大開門】


天時:2016年7月2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基本上我們客家八音到目前這個階段,就是在弦索樂的時候,如果在一個還神祭典裡面,要接近尾聲了。那通常他們在接近尾聲的時候,鍾老師特別要介紹給大家欣賞的一個曲牌,其實是大吹,我們客家八音剛開始起頭的時候一定會團圓,吹個【大團圓】,那現在我們儀式進行到尾聲的時候,有一個燒金的儀式,那這個儀式也會使用大吹的方式。剛剛看到他們已經互相在交換一些樂器了,他們必須很機動的把這些曲牌移到每個人負責的地方。這個曲牌裡面我們不會有弦索調,我們就是用大吹,由主奏我們鍾雲輝先生來吹,這首曲牌在燒金的時候叫做【大開門】,我們掌聲來歡迎他們演奏這首【大開門】。」
曲牌【大開門】

主持人解說:「剛剛那個結尾收尾的時候,其實是當燒金繞回來壇中央的時候才會做這個結束的方式。」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四大調】


天時:2016年7月2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鍾老師一直覺得要把他拿手的一首曲目要給大家欣賞,其實這首曲牌非常不容易,現在幾乎沒有八音團會吹了,這首曲牌叫做【四大調】。四大調就是他們過去山歌調轉成八音調,八音曲牌來演奏的,其實是四個曲調變奏出一個形式的演出。那這首曲牌基本上鍾雲輝老師都會在儀式行為吹前調的時候,他都會壓在最後面,等到很多的信眾來上香的時候,在最後一個方式弦調的時候,他才會把他這首拿手的四大調,來演奏給各位欣賞。那我們來欣賞一下,這也是弦索調,各位掌聲歡迎。」
曲牌【四大調】

主持人解說:「我們鍾雲輝師傅非常厲害,各位看他很忙,除了吹嗩吶之外,還要敲銅鑼樂,這是他的精神喔。他吹這首曲調的時候,各位有沒有發現,ㄧ開始的時候是緩緩的曲調,慢慢讓人家去進入那個情境裡面,進入之後,他最後三段體以後,他就進行快板的吹板,那這個非常不容易,因為他們四個人合作的默契很久了,所以他們互相去打個暗號啊等等的,互相的配合。那鍾老師不輕易的演奏這首曲牌,今天因為特別來到我們這邊,演奏這首四大調給各位欣賞。」

2016年7月6日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上平月】


天時:2016年7月2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鍾老師認為他還要再吹一首簫子調,各位聽起來都是同樣的曲調,可是他們會換線路,也就是有不同key的方式來演出,所以各位看他們正在進行調音的動作,這也是他們厲害的地方,他們沒有我們一般的調音器,他們都透過他們的耳朵,互相去聽他們的音符進行一個調音的動作,接下來我們掌聲歡迎他們帶來這首【上平月】。」
曲牌【上平月】

主持人解說:「他們剛剛詮釋的這些曲牌,簫子調在這些還神儀式裡面,奉茶的時候,上香的時候都會詮釋。各位有機會看一下這種的調性,他們其實有很多,根本數不出來,隨意的可以演奏出一種曲牌。當他曲牌很少的時候,他們會透過換線路的方式,比如說像我們西樂裡面講的C調、G調等等的,他可以用G調吹一種方式,用F調吹一種方式,但是我們的師傅不是用這種在稱呼,所以在客家裡面,他們其實是用正線、反線、反公四、公四這種方式來進行簫子調變調的演出。」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寄生草】


天時:2016年7月2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那接下來我們再請鍾老師為我們帶來同樣是簫子調的曲牌,請各位欣賞不同形式的演出。」
曲牌【寄生草】

主持人解說:「剛剛這首曲牌叫做【寄生草】,這也是簫子調裡面很傳統的曲牌。各位有沒有發現鍾老師他有戴一副墨鏡,這是他很重要的一個標誌。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在做這些演出的時候,不管是我們儀式性的演出,跟這種展演式的演出,他都固定會戴一副墨鏡,因為他的師父過去是一位盲人的樂師,他在教導他的時候,他們完全是看不見的,所以鍾老師在進行這些演出的時候,都非常專心,他要隔絕一切戶外的雜物等等的,所以他會固定戴墨鏡來進行演出。」

2016年7月5日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百家春】


天時:2016年7月2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我跟各位介紹其他三位師傅,各位左手邊是我們吳勤昌師傅,他是打擊樂師,各位看他的樂器,他用他們傳統的方式,今天他特別帶他的鼓架來,用不然他們是用四方桌,樂器全部都放桌上,隨意的變換。他們只要出去像剛剛我說的敬伯公的時候,他們只會帶一個銅鼎出去而已,那其他的打擊樂器都在那邊。中間這位是曾木森師傅,他是拉二弦,你看他這個是高音的胡弦。另外這邊是我們李來添師傅,他拉的是胡弦,就是比我們二弦再低個八度的另外的一個弦樂器。那這兩個樂器是很重要的跟嗩吶一起配合,所以他們四位在一起合作,就是我剛說的,他們已經合作了很久了,基本上他們不會有固定曲牌的譜寫出來,他們沒有用文字的東西來演奏,所以各位看他們基本上桌面都沒有譜,他們全部都是記在心裡,所以鍾雲輝師傅跟我說過,演奏這些部分,他都是用他的感情,他的生命在做這些事情。那接下來,我讓各位欣賞不同形式的演出,我們客家八音在儀式性裡面,就是我們在奉茶的時候,在上香的時候,會吹一個叫做簫子調,弦樂器都一樣,打擊樂器都一樣,我們的嗩吶師傅會換一個簫的樂器來演奏,那我們來聽他們演奏簫子調。」
曲牌【百家春】

這首曲牌叫做【百家春】,各位有沒有發現你們在這種氣氛下,有些微風會吹過來,是非常舒服的一種曲調。他們在演奏的時候,在滿年福、新年福的時候,晚上還神的時候才聽得到。那時候深夜,有時候九點多,十點多,十一點多,鍾老師在我們靈山下開基伯公,都還有持續性在進行現場的演出,各位接下來有機會可以去看看,那個時間可能不一定,可以來我們這邊詢問,如果各位有機會去參與的話,如果在美濃以外,是不容易看到他們做這種的演出。」

2016年7月4日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二八佳人】


天時:2016年7月2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倒吊梅】


天時:2016年7月2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主持人解說:「我跟各位說明一下我們客家八音的一個特色,各位有看到這四位師傅,基本我們就是四個為一組進行演出。美濃客家八音非常特殊的部分,每個人透過他們樂器的詮釋,可以組合不同的曲牌來進行演出。我們希望這個音樂是重現在我們美濃客家庄裡面,歡迎大家來我們美濃客家庄,才可以聆聽到這個跟我們地方非常結合在一起的音樂。接下來我請他們演出另外一個形式的方式,因為我們客家八音裡面,有一個儀式叫做請伯公,各位去我們村莊裡面看,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伯公,伯公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福德正神。客家八音團每次去請伯公的時候,就會進行一個弦索調的演出,這個時候我們會加入另外的弦樂。我們去請伯公的時候,我們有主要的幾種曲牌,這些曲牌我們稱作『行路四調』,為什麼叫行路呢?因為過去傳統客家樂師跟我們廟宇裡面的福首,他們是用走路去進行伯公的迎請,他們是機動性的,每個人的功力...(調整喇叭)這些設備已經跟鍾師傅很久了,這是他的特色,他去作場時就是他一組設備,所以今天我們也特別商請讓這些設備可以重現給各位看。等鍾老師這邊準備好,我們要來欣賞他們演出的曲牌叫做【倒吊梅】,我們『行路四調』裡面有四個曲牌,一個叫【大埔調】,一個叫【夢郎】,【倒吊梅】,還有【四大金剛】。那今天鍾老師為我們帶來【倒吊梅】,請各位觀眾鼓勵一下。」

2016年7月3日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大團圓】


天時:2016年7月2日
地利:美濃客家文物館
人和:由左至右,吳勤昌先生(鑼鼓)、曾木森先生(二弦)、鍾雲輝先生(嗩吶)、李來添先生(胡弦),鍾兆生先生(主持人)

前言:由美濃客家文物館所舉辦的美濃藝傳師計畫大樂師系列,由國寶級鍾雲輝客家八音團打頭陣。感謝主辦單位精心的安排和精闢的解說,我們忠實的將這個過程記錄下來。

主持人解說:「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我們美濃傳統客家八音,鍾雲輝客家八音團,來為我們帶來非常精彩與傳統的演出。鍾雲輝客家八音團今年被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的保存團體。這些師傅用十幾歲就開始學藝的方式來詮釋我們客家八音。待會我們先來聆聽他們第一首的演出,在我們美濃客家有一個傳統的習慣和精神,我們通常都會吹一個傳統的曲牌,叫做【大團圓】。【大團圓】是我們這邊一個很重要的曲牌演出,代表着我們整個儀式過程裡面是一個完整精彩,是一個對儀式的尊重。我們接下來欣賞鍾雲輝客家八音團為我們帶來的第一首演出【大團圓】,我們掌聲鼓勵。」
曲牌【大團圓】

主持人解說:「剛剛鍾老師演出的這首曲牌【大團圓】,我們客家話叫做【團圓響笛】。他剛剛這個曲牌是十二丈,剛剛這個是鍾老師個人的特色,那個形式就是我們客家八音有一個大吹,這期間他只用嗩吶,搭配我們的銅鑼,跟我們的打擊樂器,那主奏的樂師就是我們鍾雲輝先生,你剛剛可以看到他的功夫,他們可以不間斷的把這個樂曲,重覆的透過自己的功力把它詮釋出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方式。

2016年4月29日

平埔族分佈圖



天時:2008年
地利:動畫
人和:西拉雅Onini竹音樂團(音樂)、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詹依純小姐(旁白)、One Cut(編導)


昨日和人聊起平埔族,想起以前拍攝時還有許多珍貴資料,應該整理一下。之前是東一塊、西一塊,也許有關平埔的分佈圖也具有視覺資料的保存價值。

2016年3月28日

燈燈鄉印元宵采風(五)永安庄伯公福廠文化導覽


天時:2016年2月22日
地利:美濃永安庄
人和:謝宜文先生


元宵節提燈遊庄的下半場活動,主要是到永安路水圳邊的伯公福廠致意,由謝宜文老師介紹美濃最早的伯公祭祀傳統。元宵節美濃的伯公遊庄已經停辦很久,今年起在各方奔走努力之下,又有了新的契機,藉以喚起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2016年3月27日

燈燈鄉印元宵采風(四)提燈遊庄


天時:2016年2月22日
地利:美濃
人和:楊瑞霞小姐、高雄市客委會、美濃區公所、美濃天后宮、美濃國小、美濃國中、永安庄伯公福廠文化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瀰濃社區發展協會、合和社區發展協會、中圳社區發展協會


本段是元宵節提燈遊庄的上半場活動,由美濃國小楊瑞霞校長擔任主持人,背景的鼓樂隊則是福安國小森巴鼓隊,活動主要是讓小朋友參與提燈遊庄的傳統節慶,據說已經停辦了20年。感謝許多單位在背後努力付出,美濃天后宮和區公所的活動贊助。

2016年3月25日

燈燈鄉印元宵采風(三)美濃國小幼兒園鳳梨燈籠


天時:2016年2月18日
地利:美濃國小附設幼兒園
人和:許晏榕小姐、鍾金惠小姐、張滿娘小姐、江怡彗小姐

拍攝幼兒園真是意外的驚喜,原先並不在計畫之中,整個過程時常讓我回想起小時候提燈籠的種種情形,還有大人講述祖父輩時代使用大燈籠的場景。現在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營造小朋友對於傳統的記憶,而大家所做的付出,就變得更無形而有其價值了。

燈燈鄉印元宵采風(二)主燈竹編


天時:2016年1月27日
地利:美濃天后宮
人和:俞至善先生、蔡佳佑小姐、連偉志先生、陳惠文小姐、李玄斌先生


承接第一段,還是以最大畫面的概念來呈現竹編細刻的美感,雖不能全然表現中間的奧妙,也是安了另一個角度來看看其中過程的美好。

燈燈鄉印元宵采風(ㄧ)美濃國小手抄紙燈籠


天時:2016年1月19日
地利:美濃天后宮、美濃國小
人和:美濃國小師生、林彥伶小姐

燈燈鄉印元宵采風計劃是由高雄市客委會、美濃區公所、美濃天后宮、美濃國小、美濃國中、永安庄伯公福廠文化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瀰濃社區發展協會、合和社區發展協會、中圳社區發展協會共同主辦。另外參與的團體還包括了泰安里、東門里、福安國小、野上野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竹編與手抄紙藝術家以及無數的志工。整個活動分成五段播放,完整的影片將在美濃愛鄉協進會網站公告。

本段借由主燈的形象做開場,製作過程放在下一段。分段的概要還是按照時間的順序,雖然不是紀錄片的必要,卻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尤其近來我太專注於時間的表述。我所接觸的整個活動是從美濃國小手抄紙燈籠製作開始,在現場與其說是觀賞,倒不如說是聆聽的多。於是想用看到最大的畫面呈現,這是一點背後拍攝的故事。

2016年2月29日

原漢家庭(六) 民族自覺


天時:2009年8月
地利:台中、梨山、台東建農里、花蓮吉安
人和:張宇飛先生、胡玉梅小姐、張建民先生、張惠美小姐、高孝德先生、李藍主兒小姐、邱莉雯小姐、王貴娥小姐、張智容小姐、李清彬先生、林松英小姐、孔令啟先生、崔保三先生、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當時製作單位想從張雨生的個案來看原漢家庭,也取得了張伯伯慨然答應。我臨時接手後正逢張雨生的弟弟結婚,因此整個拍攝計劃先去台中拍攝婚禮,再約張伯伯在梨山老家見面,而後去花蓮、台東。很感謝張伯伯一家人當時的幫忙,很可惜因為風災的原因,無法在梨山訪談,錯過了機緣,又因老先生幾年前故世,很是遺憾。也很感謝所有接受採訪者熱切的幫忙,多年後再看這段影片,總覺得是人生難得的際遇與體會。

原漢家庭(五) 第二代族群認同


天時:2009年8月
地利:花蓮吉安、梨山、台東建農里
人和:高孝德先生、李藍主兒小姐、邱莉雯小姐、林松英小姐、吳天泰小姐、伍欣華小姐、劉春興先生、蕭文乾先生、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原漢家庭(四) 文化差異


天時:2009年8月
地利:台東建農里、花蓮吉安、梨山
人和:孔令啟先生、伍欣華小姐、林松英小姐、邱莉雯小姐、劉世平先生、高孝德先生、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原漢家庭(三) 經濟生活


天時:2009年8月
地利:花蓮吉安、台東、梨山
人和:葉光南先生、李藍主兒小姐、崔保三先生、林松英小姐、伍欣華小姐、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原漢家庭(二) 族群通婚


天時:2009年8月
地利:梨山、花蓮吉安、台東
人和:孔令啟先生、李清彬先生、何成芳先生、伍欣華小姐、李藍主兒小姐、高孝德先生、林松英小姐、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2016年2月28日

原漢家庭(ㄧ) 退輔會移民墾殖政策


天時:2009年8月
地利:梨山、花蓮吉安、台東
人和:何成芳先生、孔令啟先生、李清彬先生、崔保三先生、劉春興先生、劉世平先生、劉必稼先生、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這是2008年一系列節目最後製作的一集,拖到2009年中,原先預定的導演因為來不及製作,要我幫忙操刀。於是在結案前的一個星期,立刻調集人手奔向台中、梨山、花蓮和台東,略顯匆忙的完成這個題目。也因為匆促成形,把以前做過東鄉族的概念「人生大事」,直接用來命題這個外省人和原住民通婚的歷史基因。其實通篇就是要敘述特殊的原漢家庭歷史背景。帶給我力量的其實是以前的同事,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有一天在街上走路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位朋友,我驚覺也許她才是我認識個性最好的女性朋友,於是我告訴自己要好好珍惜這份感情。雖然當時我不必進到電視台上班,每當有這個機會,一定會到她的座位旁默默的陪著她一段時間,也許同事都覺得奇怪,不過我卻是珍藏着這種感覺,而她就是原漢家庭的背景。

2016年2月20日

美濃永安庄入年駕福廠結壇前準備


天時:2016年2月3日
地利:美濃永安庄
人和:吳森榮先生、美濃愛鄉協進會

2016年2月17日

屏東佳冬鄉六根村新丁祭福廠搭設


天時:2016年2月17日
地利:屏東佳冬鄉六根村
人和:六根村村民


有關福廠的搭設,僅剩美濃和佳冬沿襲着古禮,而以往美濃木建構已失傳,於是特別前往佳冬觀摩學習。六根村的木建構是在清光緒4年,西元1789年沿用至今,實地現場觀看,更可以感受到重要文化資產保存的可貴。佳冬的福廠以新丁祭為主,是農曆正月初十開始搭設,隔日一早請伯公入福廠,拜天公並準備新丁粄、酒、牲禮。農曆正月十二,帶新丁至福廠拜伯公並宴請賓客,最後挾爐主,到新爐主家祝賀。而後送伯公,福廠隨即拆除,為期三天。

2016年2月15日

美濃永安庄入年駕福廠搭設


天時:2016年1月31日
地利:美濃永安庄
人和:吳森榮先生、美濃愛鄉協進會


自清代以來瀰濃永安庄,即有聯合區域內的小庄頭合辦滿年福、新年福的傳統,昔稱「入年駕」。在一年的尾聲(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一點)迎請聚落各方伯公舉辦滿年福「入年駕」,前一~二天會在永安路下庄道路旁搭建「福廠」結壇,福廠迎請的伯公包含:靈山腳下開基伯公、蠻頭羅伯公、中圳糧埤伯公、美濃庄頭伯公、花樹下伯公、柚仔(梓)林伯公、坑仔底伯公、得勝公、里社真官,至農曆元月十五日舉辦新年福後才送神卸壇。由於福廠並非固定之建築物,依伯公屋留存十幾支的木構件及文獻,早先由福首請人事先至河灘將茅草割回搭曬乾後,用竹子夾構福廠屋頂,方形木楯接為骨架搭設成「伯公廠」亦稱「福廠」。據現任福首吳森榮描述,因為30、40年前,搭建福廠所用的木柱借予二月戲使用,遭遇大水沖走,遺留下的部分木構件已缺漏不全無法使用,此演變至今用鐵架與鐵皮浪板瓦搭設的形式。伯公屋於五十一年由庄民共同樂捐建置現有磚造伯公屋,放置滿年福、新年福的儀式器具。(文字:美濃愛鄉協進會提供)

2016年2月14日

台灣新住民(七)社會偏見


天時:2008年
地利:九份、中和、台北市、金山、新店、平鎮、台中、三峽、彰化
人和:唐傳萍小姐、許雅蓉小姐、莫愛芳小姐、涂維瓊小姐、白少華先生、林淑敏小姐、鍾重發先生、袁曉麗小姐、黃雙芝小姐、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最後一段闡述新住民遭受社會偏見心裡的不平,正好是台灣社會外形越顯自由,內在卻越封閉的衝突對照。失去了整體價值方向是給不了新住民良善的答案,連最起碼的尊重都彼此闕如,社會天平的鎚擺已是軟趴趴的像是達利的畫作。想有個完美的結局,到頭來又不免長嘆一聲。謀和會是力量與利益的長久妥協,至少都走上正確的道路吧,有正確的觀念,那些義理早就存在人們的心中了,只是大家都不願輕易的說出心裡的認同,因此這還是個不斷燃燒的話題。

台灣新住民(六)社會關懷


天時:2008年
地利:豐原、彰化、神岡、台北市、平鎮
人和:范氏玉艷小姐、白少華先生、連小華小姐、孟超南小姐、林萬億先生、涂維瓊小姐、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面臨文化差異與離鄉背井,台灣新住民需要更多的社會關懷,從識字班開始到姐妹會的成立,給予了新住民溫暖的擁抱。2000年前後,更高比率的自由戀愛成了移民動力,社會結構也在逐年改變中。特別感謝台灣東南亞姐妹會在拍攝上給予的支持。

台灣新住民(五)文化衝突


天時:2008年
地利:金門、美濃、九份、台北市
人和:梁萍小姐、馮萼伊小姐、唐傳萍小姐、袁曉麗小姐、王心心小姐、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外籍嫁入台灣,免不了面臨文化差異與雙方個性的衝突調和,像極了昭君出塞的現代流浪版。特別感謝心心南管樂坊在拍攝上的支持。

台灣新住民(四)面談制度



天時:2008年
地利:彰化、九份、廈門、金門、豐原
人和:白少華先生、林萬億先生、唐傳萍小姐、鍾重發先生、邱鴻清先生、李明璇小姐、許碧桂小姐、劉美麗小姐、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1997年後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影響,產業移往大陸,觸成較多的大陸籍配偶來台。因為兩岸特殊關係,面談機制必須要在入境的國際線辦理,過程帶有點令人撲朔好奇之感。

台灣新住民(三)婚姻仲介



天時:2008年
地利:豐原、台北市、高雄市、關廟、南投、彰化
人和:邱萬鈞先生、林萬億先生、劉美麗小姐、林津如小姐、陳松田先生、陳慶豐先生、陳柔均小姐、張木成先生、唐順燕小姐、鍾重發先生、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本段主要敘述1990年代初期,由台商幹部自己成立婚姻仲介到後來國際婚姻仲介公司的介入,台籍男子對於仲介婚姻的各方條件與不同看法。我們拍攝的時間已屬於仲介末期,雖然走訪大江南北,卻沒有打算追著仲介這條線發展,看似可惜,不過也確實是另一段故事。另外一條沒有發展的線則是除了大陸和東南亞的其他地方,那又是悠長的另一個路線。

2016年2月13日

台灣新住民(二)歷史緣由


天時:2008年
地利:台北市、金門、美濃、三峽
人和:林萬億先生、王心心小姐、梁萍小姐、馮萼伊小姐、白少華先生、鄒豐娟小姐、林美嬌小姐、呂玉惠小姐、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台灣新住民的歷史緣由,概括來說是從1987年開放兩岸探親開始,有了大陸配偶過來。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1989年後開放外勞,到了1992年南向政策台商進駐印尼,之後演變為以泰國、越南為主的新住民,勾勒出整體歷史脈絡。

台灣新住民(ㄧ)開場



天時:2008年
地利:嘉義布袋、南投、豐原、金門、美濃
人和:武氏惠小姐、邱萬鈞先生、劉美麗小姐、吳年友小姐、梁萍小姐、孟超南小姐、馮萼伊小姐、林炳煌先生(製作)、林彥丞先生(執行)、常勝先生(攝影)、莊博順(後製)、One Cut(編導)


常常遇到新住民朋友,總想把多年前探訪新住民移居台灣的歷史緣由放在網路上。就這樣一拖再拖,趁這次搬家,電腦重見天日,決定快速的陸續整理播放。主要還是影片存放在硬碟有越來越不安全的感覺,而難得的影像珍貴資料,應該要分享出來。這是2008至2009年當時新聞局高畫質節目「基因尋根」第12集台灣新住民的開場,述說台灣各地從一大清早,就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新住民,投入在各個經濟社會領域中,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群體貢獻的一份子。感謝這群無私的人願意詮釋相關的意涵,也希望讓更多台灣人有更多的理解與體悟。

2016年1月11日

脫粒機紅豆採收



天時:2016年1月10日
地利:美濃
人和:禾作農場鍾易澄先生、鍾宜秀小姐


前幾天紅豆收成堆放在田裡,來不及等到收割機,就遭逢大雨。怕是無法收成,易澄去借了一台看起來蠻舊的脫粒機,還沒開始作業,就有人到田裡來詢問價錢。這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真的識貨,大家都對這種沒用藥的摘種,興起一份尊敬。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又是這麼近的距離,看著這種舊機器像是用盡了每分力氣要去完成使命,自然產生了一種力量。因此影片展現的是農業力量的傳達,簡短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