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

美濃中正湖上頭的太陽

天時:2010年1月13日
地利:美濃中正湖
人和:無


很清楚的記得,到美國讀電影製作研究所的時候,碰到的第一個作業就是100呎3分鐘的底片,完成一個不能剪接的拍攝。沖印出來的底片,直接就在課堂上播放。同學都還在熟悉16mm攝影機的時候,我已經寫好了一個愛情故事,轟轟烈烈的拍攝。這裡說的是愛情的轟轟烈烈,當時分場分鏡分演員分道具分器材,能分的都分了,等過了這麼多年之後,我慢慢的感覺是誰說過要分這分那?電影剛開始發明的時候,也不就只有一個鏡頭,誰規定怎麼做才對?沒人說過或說的明白,於是我一知半解又自以為很懂的繼續玩場面調度。等自己慢慢上了年紀再回頭去思考這些基本的蒙太奇和電影技法,就在想當時的第一個作業怎麼不是一鏡到底。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當時在課堂播放,一定是所有同學側目不解的看著我,質疑我為什麼申請的到這個系所。這種約定俗成的力量大到觀者的腦筋已經偏執。就一個鏡頭不好嗎?答案可能是真的很不好,沒多分鏡多幾個畫面怎麼會好。其實電影約定成俗的力量不是顯現在大家的認知上,真正的力道必須經常展現才能約定俗成,但同時也許已經太習慣了約定成俗的表現法,奧祕卻變成是個祕密,沒太多人再費心去思考這些根本的問題。如果換個思考方式,也許會是另一種不同的視野與看法。就一個單一鏡頭可以想成是一張照片的延續,可以等待事情的發生,也可能沒發生;意謂可能有變化,也可能沒有,雖然不符電影語法,一定年紀就該有一定的沈靜,就算是大膽的嘗試好了。

影片:美濃中正湖上頭的太陽 One Cut H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QqLiAPJZ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